尊敬的居民朋友:
您好!
现今,一些不法商家以专家讲座、免费义诊、会议营销、产品试用等方式,非法宣传保健食品有非凡的治病功效,吸引老年人购买,花费了大量金钱,不但收效甚微,还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危害身体健康。为此,株洲市食药监局提醒广大市民需理性购买保健食品,远离消费陷阱。
老年人爱买保健食品的五种心理
老人买保健食品,一是出于期待心理。由于老年人中多数受高血压、糖尿病、睡眠不好等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因此产生了有病乱求医的心理,总希望保健食品真的能够控制或治好自己的老毛病。二是源于恐惧心理。人老了,总会担心某种疾病严重起来导致重病甚至死亡。三是从众心理。总觉得那么多人买,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四是名人效应。各种号称“中央首长”专用的养生品,觉得不会有错就买了。五是源于老人的孤独感。多数儿女不能常在身边陪着,因此他们想买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或接触一些讨好他们的销售人员,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空虚感。 保健食品消费常见误区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本是为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增强身体机能的辅助“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被夸大功效。有如下几大常见消费误区:
误区一:保健食品可以“治百病”
目前市面上一些保健食品故意混淆食品和药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有治疗作用。其实,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
误区二:摄取量越多效果越好
很多人认为保健食品具有保健功能,吃的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恰恰相反,保健食品到底还是食品,摄取过量可能会引起反效果。不但不会起到保健作用,还会对身体产生负担。
误区三:盲目相信产品广告宣传
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把产品的保健功能夸得神乎其神,为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广告消费者需擦亮眼,不要盲目相信。
购买保健食品需留心五大宣传陷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已经处于一种井喷状态,但是保健食品市场也不乏一些鱼目混珠之辈,导致越来越多人被一些保健食品骗的团团转,如果遇到以下五种情况,购买时必须要谨慎再谨慎了。
一是利用“免费试用”、“免费旅游”、“家访送礼”等非常规手段推销保健食品;二是打着高科技、大机关隆重推荐等“幌子”推销保健食品;三是打着“名医会诊”旗号,用虚假的检测结果吓唬老年人购买、服用保健食品;四是利用老人渴望亲情心理,经常嘘寒问暖,让老年人过意不去而购买保健食品;五是通过“专家讲座”、“会议营销”、雇“托儿”现身说法等形式推销保健食品。
购买保健食品需谨慎,理性消费是关键
针对日益膨胀的保健食品消费市场,我们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分清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界限,保健食品只是对身体有某些保健作用,但无治疗作用,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以免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二是要科学、理性选择保健食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服用保健食品,并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保健食品,对上门推销和来历不明的推介会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是要正确识别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给广大子女们的建议
一些保健食品经营团体在利益驱动下,精心研究老人的心理,使出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那么,我们要如何劝诫老年人,避免其盲目信任保健产品商家呢?借鉴骗子的经验,反其道而行之,不失为一大良策。子女或亲友可以尝试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陪伴老人。没事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情感交流,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培养健康的爱好,适当劳动,适当做贡献,增加对自我价值认可,让老人不那么孤独。
二是定期带老人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体检,用“白大褂”的权威驳倒不良商家。真正对老人健康负责,也让老人自己放心,不再那么“怕死”。
三是正确引导老人。告诉自己家的老人,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食品经销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免费试用,尽量不要参加。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
四是子女们应督促老年人要养成保留购物凭证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习惯,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维权证据。
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要参加讲座式、体验式等虚假宣传活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到正规场所购买,并索取购物凭证。
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
主办单位:日博ribo88 网站标识码:4302000023 |